栏目导航
banner

投身“两个先行” 争当科创先锋
全面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

浙大控股集团:“党建统领,四链四融”
打造科创新风尚

1坚持党建统领,为推进企业发展擘画蓝图。

一是突出战略引领,找准发展方向。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促落实作用,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主动融入我省科创事业发展大局。自划转省国资委集中统一监管以来,坚持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集团高质量发展,用高质量发展平稳推进集团改革转型。开展专题研讨、专项课题研究、走访调研等,聚智聚力推进集团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落地实施,提亮“高能级”底色,扛起国资国企创新引领责任,奋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。

二是突出党的领导,完善公司治理。强化总部建设,优化内设机构,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。完善董事会建设,实现董事会“外大于内”,推进落实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工作。设立薪酬与考核、战略与投资决策、预算管理、审计与风险管理等4个专委会。加强管控能力建设,完善董事会授权,审慎推进条件成熟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调研评估及股改筹划。

三是突出系统谋划,促进工作落实。制定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清单、贯彻落实浙江国企党建三十条实施方案等制度43项,全面强化基层党建、大监督、法治、安全管理、科创生态、人才干部管理等工作体系“四梁八柱”。推动浙江大学出台支持集团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12项举措,深度融入浙江大学“1+4+1”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。


2持续向创新策源地“延链”,推动党建与创新链“全面融”。

一是以“攻坚克难行动”为抓手,强化打造创新策源地。实施攻坚克难行动,通过领办项目、攻关项目、创新项目、实事项目,领办240余项重难点任务。推进党员“三亮”,搭建“党员示范岗”“党员突击队”等。培育“创新工作室”若干个,集团“大数据与空间创新工作室”获评首批省级青工创新创效工作室。推进建设脑机智能新兴产业技术原创地,推动浙大西投脑机聚焦关键技术研发与产品原型开发,促进脑机技术研发与成果产业化同步推进,新引进科研团队5个,设立5个研发项目组。浙大规划院承接省域空间数字化治理平台,在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演示。浙大科技园联合发起设立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,获批“十四五”首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。

二是以“党建共创”为平台,拓展链接创新策源地。通过理论共学、活动共办、品牌共创、资源共享、发展共促,形成1个基层党组织+N个业务关联单位的“1+N”模式,初步与浙大科研院、良渚实验室等30家单位达成共创共识,拓展科创“朋友圈”。与诸暨市、浙江大学共建浣江实验室,深化航空航天领域合作。与浙江大学共建启真创新概念验证中心,打通“源头创新-概念验证-早期孵化-产业落地-发展加速”科创产业路径。对接浙大电气学院、化工学院等15个院系及浙大湖州研究院、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等创新平台,挖掘产业化成果,共建转化平台。

3持续向产业集聚地“固链”,推动党建与产业链“深度融”。

一是将党建融入企业发展,推动科创生态建设。开展“促转型、调结构、优布局、强发展”大讨论大谋划大行动,推出领导班子全员领衔、多跨协同融合工作机制。开展基层党建“双沉双提”行动,下沉集团党委班子成员、总部党员到各基层党组织,以党建帮带督加强业务体系重建重塑。打造科创企业文化,成立“科创潮音”理论宣讲团和“科创悦读荟”读书俱乐部,推出“启真励新”科创先锋大讲堂、科创沙龙等,提升干部职工科创素养。构建科创投资体系,成立浙大科创集团,近两年所投企业5家上市,43家企业获得高新企业证书。构建军民融合产业体系,与浙大共建先进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,成立配套基金,承接省国资国企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专项计划,积极投资航天、海洋、能源等战略领域。拓展现有产业版块,浙大西投脑机开展5个产业化项目研究。

二是将党建融入科创服务,打造专业化未来产业园区。开展走访入企调研,建立项目攻关党员突击队等,做实科创服务,实现园区建设到哪里,党建工作推进到哪里。推出三方党建联建模式,浙大科技园党支部与园内企业、园区党工委互动,设置党建指导员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。2021年与政府部门或企业合作建设完成创新创业载体3个,载体在孵企业214家,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6家。优化“一院一园一基金”模式,建设服务、投资、孵化、产业化一体的未来园区。加快拓展专业化产业园区,与海宁市共建“浙大科技园国际创新园”,与古荡街道共建“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园”,与龙泉市形成“杭州研发+龙泉产业化+科创投资+浙大加速”的双基地多方协同产业培育模式。


4持续向科创资金端“补链”,推动党建与资金链“持续融”。

一是扩大科创朋友圈,撬动社会大资本。通过党组织书记季度例会、“书记面对面”等,加强党组织联系互动,打造内部核心圈;开展参投企业走访办实事活动,“为参投企业办一件实事、解一个难题”,打造紧密圈;通过与资本链企业开展党建共创等,链接央企、头部民企等,扩大合作圈,以“三圈”扩大党建同心圆,撬动社会大资本。目前集团合作设立覆盖科创企业发展周期全链条的不同类型基金,撬动社会资本超百亿;划转省国资委以来基金规模增长16.16%,科创基金投资项目申报IPO企业16家。组织项目资本对接,协同良渚实验室、浙大先研院等举办专场项目路演,开展投融资对接服务;与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谋划共建“生物医药产业园”;与顺丰合作浙大科技园·顺丰智慧物流创新中心,举办智慧物流产业高峰论坛。

二是加快完善党建监督体系,提升资金监管科学化、规范化。以“七张问题清单”为牵引,加强政治监督;制定反腐倡廉全覆盖无盲区零容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,逐项分解重点任务;针对巡察发现的28项典型问题开展自查自纠,建立问题、责任、举措、时间“四张清单”。完善综合监督体系,总部及试点单位基本完成合规管理组织架构、合规管理“三道防线”建设;分层分级完善法律事务管理体系,“三项审查”实现100%。完善投资类制度建设,制订对外投资管理文件、对外投资项目管理实施条例、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制度近10项,构建募投管退全链条监管体系。


5持续向人才队伍建设“强链”,推动党建与人才链“有机融”。

一是坚持党管干部,以系统化思维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铁军。划转以来,面向浙江大学、省属企业和全社会公开选聘集团中层管理干部18名,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1名,调整配备二级成员企业领导班子20名。加强干部教育培养,常态化组织集团中层管理干部集中轮训,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;加大年轻干部培育力度,目前集团40周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40%。突出政治标准和实干实绩,优化考核指标内容,制定集团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施办法,完善二级企业经营考核办法;制定集团中层干部管理办法,严格选任程序,强化干部监督管理,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。

二是坚持党管人才,多措并举激发“人才引擎”强动能。强化“一把手抓第一资源”意识,建立党委领导班子联系人才制度。围绕科创投资主责主业,组织实施“靶向招才”,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、产业链深度融合,目前集团已有副高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142人、高素质经营管理人员48人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4人、高水平技能人才7人。组织开展“启真砺新”干部能力素质培训班、“启真锐新”年轻干部培训班、董监事履职培训班等,提升各类人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。培育创建企业研究院(所)1家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,产学研战略联盟3个,产学研基地17家,其他创新平台2家,博士后工作站1个。鼓励各企业建立人才“H”型发展通道,推动建立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互通机制。积极组织开展跟投制度调研工作,在集团投资类企业中探索项目跟投、超额利润分享等多元化人才激励机制。